本人专注于玉米复杂性状遗传解析和分子育种研究。近年来以产量、机械化收获、杂种优势等育种重要性状为核心,以大数据分析为驱动,剖析玉米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助力基因组设计育种。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四个方面:1)创造性地提出ROAM、CUBIC等群体设计,开发统计算法,解析玉米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克隆关键基因;2)利用农艺性状、代谢组和环境大数据,揭示玉米性状-环境互作的新遗传机制;3)构建大规模杂交群体,提出一个“显性-互作”共调控模型解释杂种优势形成新机制;4)开发基因组预测和选择算法TOP,助力玉米基因组育种。
相关研究成果在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Plant等行业权威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篇,总引用15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基金6项,入选2021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人才项目。
本实验室将利用玉米多维组学、环境和微生物组大数据,结合数量遗传学和机器学习,以算法创新为支撑,深入挖掘玉米产量、品质、抗逆和杂种优势等复杂性状的关键基因、优良变异、和遗传调控网络,为玉米基因组设计育种和多性状协同改良提供基因资源和可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