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广 博士,副教授、硕导
2011年于华中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从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博士后研究。现任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副系主任、农业农村部华中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负责人,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理事,湖北省城乡规划专家库专家,湖北省林业局林业项目综合评审专家库“生态修复组”专家,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主要从事城市生态健康诊断与蓝绿空间效能优化、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路径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dsc. Urban Plann., Sustain. Cities Soc., Build. Environ.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3部,获华中农业大学校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奖7次。负责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道系统专项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县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实践项目10余项。主讲课程:本科生《城市绿地规划》、硕士生《城乡生态规划专题》、博士生《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纵向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湖泊气候调节效能提升的城市空间形态适应性机制及“湖-城”共构路径研究(32471660),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通风效能模拟的城市绿色空间形态与布局研究—以武汉为例(31670705),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居住区建成环境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扩散的影响及调控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51308143),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公园边界地带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滞后性影响及优化调控模式(32371946),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多尺度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31770748),参加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基于水质净化能力提升的小流域森林景观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2017YFC0505603),主持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面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森林经营技术研究(2018ABA074),参加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通风环境优化的城市绿色空间形态管控研究(2017ZB06),主持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科技计划:武汉都市发展区“蓝绿空间”对局地气候环境的影响评估及规划调控策略研究(WHGF2019A01),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气候图编制技术研究—以深圳为例(2012M520718),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于湖泊局地气候效应增益的城市空间形态适应性机制研究(2662022YLYJ002),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于可吸入颗粒物扩散的城市居住区空间规划策略研究(2662015BQ006),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于城市热环境调控的绿色基础设施优化机制研究(2662017JC037),主持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与规划实施技术研究和示范(2014BAL04B03),课题骨干
横向课题: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东湖风景名胜区生态艺术半岛片区详细规划设计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潜江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钟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钟祥市重要休闲游憩地专项规划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区域绿地碳汇量化评估模型构建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老旧小区室外物理环境评估与设计响应报告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坪地低碳城气候环境图编制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住建局:沧州东光县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农村局:柯城区诗画风光带农业景观规划设计
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农村局:柯城区万亩桔海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发改局:2021-2023年县域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改局:2021-2023年县域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
秭归县发改局:2021-2023年县域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
兴山县发改局:2021-2023年县域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
远安县发改局:2021-2023年县域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
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与热岛效应特征评估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深港城市化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对比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住建局:海珠区生态城低碳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报告编制